2016年11月4日 星期五

【经济观察报】深圳创造:“野蛮”多点,“规矩”少点

时间: 2015-07-06

【经济观察报】深圳创造:“野蛮”多点,“规矩”少点

来源:经济观察报 时间:2015年07月06日


       越来越多的人相信:深圳已从山寨之都变成硬件天堂、科技创新之城,更有人亲切地称它为“深谷”。

       一系列的数据说明了深圳创造的崛起。2014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超过4.02%;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达到1.16万件,增长15%,占全国总量的48.9%,连续11年稳居全国首位;4G技术、超材料、基因测序、3D显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创新能力处于世界前沿;战略性新兴产业总规模接近1.9万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为同期GDP增速的2倍;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5%。

       过去,拥有齐全的产业门类,完善的产品供应链和相对开放的环境,成就了深圳奇迹。对于下一个十年,甚至再下一个十年,深圳如何利用这些优势实现再一次的腾飞、深圳市政府和产业如何更良性合理互动,成为研究深圳科技创新的重要维度。

创新园不断涌现

       “我觉得龙岗的产学研平台很好,我被吸引过来了。”“千人计划”专家,已落户龙岗的王波在第十三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上如此说。

       龙岗创新的“智核”——大运新城至少可以再容纳10万名像王波这种创新创业高端人才,这块深圳东部的地区正以“产业园+大学园”的模式,从传统的生产基地向研发高地转型。

       事实上不止龙岗区,整个深圳都在改造提升产业载体层次,支撑产业转型升级。早在2011年,深圳市政府就下发了《关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通过综合整治、环境营造、设施完善等手段改造提升低端落后的社区产业载体,将旧工业园区改造为新兴产业园区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引导以低端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园区向高端化、专业化发展。

       2008年以来,深圳共认定42家特色工业园,合计建筑面积超过700万平方米,平均产业集聚度约65%;支持旧工业区实施综合整治和功能改变等混合类城市更新,近3年来,全市共改造提升48个旧工业区,涉及用地面积253万平方米。“每个区都有侧重点,南山本来就是科技强区,产业比较全面;宝安以制造业为主;龙岗土地多,空间大,布局未来产业、新能源产业;罗湖是传统老区,空间有限还是以珠宝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为主。”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对经济观察报表示。

       每个不同的创新园区都有不同的从属背景。就南山区而言,区政府、市政府、央企、民营企业、集体物业都有各自的“地盘”。南山区政府重点打造南山智园,集传统孵化器、写字楼和众创空间于一身;深圳市政府在腾讯大厦附近建设软件产业基地,作为高科技企业的孵化器;央企代表招商局集团旗下有网谷;而纯民营的代表则有科兴科学园。这些创新园,让深圳成为形式多样、机制灵活的创新载体。

       据经济观察报了解,创新园区要想在市场上立足,拼的无非是价格、服务和位置。智园价格比较便宜,但进入有一定门槛,需要考虑入驻企业的资质、营业额、前景等,蛇口网谷位置好,又被纳入了自贸区范畴,门槛比较高,对企业体量有要求;科兴科学园配套设施比较丰富,价格也相对较贵。

到深圳做新产品

       以创新引领转型升级,改造提升产业载体层次,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只是深圳创造的一个维度。近几年,深圳全面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重大自主创新成果密集涌现,新型研发机构呈现裂变式创新态势。

       对于下一个十年,甚至再下一个十年,深圳如何在已有的基础上实现再一次的腾飞?深圳创新设计研究院执行院长赵宇波在回复经济观察报这一疑问时表示:“如果最新的互联网技术、智能化的技术在传统行业当中得到良好的运用,也就是实现物联网,这或许是深圳现在和未来最大的机会。”

       赵宇波认为,深圳的产业门类比较齐全,从IT产业、硬件类的电子产业到传统的制造业、服装珠宝行业,甚至到最复杂的一些航天类的产业在深圳都有涉及;供应链的配套环境好,过去所积累的工业基础,现在慢慢发挥出基地优势。“比如说做智能硬件,仅仅有好的想法是远远不够的,要把东西做出来,需要有完整的产品供应链作为支撑,深圳具备这样的优势,所以很多人会优先选择来深圳生产新产品。”

       赵宇波认为,互联网和传统行业的融合某种程度上就是物联网的一种形式。深圳是实体经济和传统产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可以成为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沃土。在其他的城市,“互联网+”实现起来有天然的不足;而深圳的互联网、软件产业一直发达,也有雄厚的实体产业基础,这应该是“互联网+”时代最大的机会。

       对于深圳科技创造未来的发展机会,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在给经济观察报的一份书面回复中说:近年来,深圳着力培育创新型经济新的增长点,前瞻布局生命健康、海洋经济、航空航天和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等五大未来产业;目前,深圳4G技术、基因测序分析、超材料、新能源汽车、3D显示等领域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位居世界前列,将继续保持和发挥既有优势,并力争在更多领域取得突破。

       在赵宇波看来,一座城市的动力本身来源于产业的动力,城市与产业的动力两者是相互作用的,城市发展好产业自然也不会差,产业发展好了城市也会更有竞争力。现在中国正在逐步进入理性消费型社会,消费者选择很多,消费行为更趋于理性。企业不能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就难以做大。

政府须放“手”

       据经济观察报了解,深圳先后出台了《深圳市生命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深圳市海洋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深圳市航空航天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和《深圳市未来产业发展政策》等一系列规划、政策。2008年以来,深圳更是先后出台了自主创新“33条”、创新驱动发展“1+10”文件等一系列支持自主创新的政策。寄望于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组合拳”,继续保持和扩大深圳在创新政策领域的优势。

       不过,一位民营企业负责人认为:“现在扶持政策多了,一个接一个,反而没有早期让企业‘野蛮生长’那么好。”

       过去拥有一个相对开放的环境,成就了深圳。在很多深圳人看来,深圳的每一个产业都不是政府种下的种子,早期自由的环境优势,让很多企业愿意在深圳发展,并且生长得很好。一直以来,深圳既没有央企、国企这种大的企业作支撑,也没有特别大的外企总部驻扎,整个成长环境几乎都是民营企业孕育的,这实际上就是深圳的竞争力。

       “现在‘政府的手'多了一点,其实这样效果未必见得好。在深圳,很多企业是自然生长起来的,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越不管它,企业自身爆发力越强,因为它要自己活着,想生存,就必须改变自己,这是深圳企业家的特点;它不依赖政府,就是靠自己在不断变化着生存的模式,在夹缝中慢慢生长。”上述人士称。

       经济观察报采访的一位长期研究工业企业的专家,也表达了相同的看法。他认为,企业都有自己不同的需求,各有各的基础,各有各的产品,政府最好的支持方式,就是不要“管”。

       这位专家举例说,企业行为无需政府支持,有些企业过去曾花了5年时间讨论一条生产线如何改造、生产线如何完全定制化、智能化等,就是后来政府大力提倡的‘工业4.0’。在探索的过程中,企业不断地推倒重来、推倒重来,光咨询费就花了几千万。从这个过程可见,企业行为都是根据需要来做出决策的,很多东西都是企业内生的,不会等待国家出台政策,也不一定需要国家政府引导。

       而其中的政府角色,这位专家的建议是“三不”:“不踩刹车、不踩油门、不管方向”,把关注点放在制定公平的游戏规则、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和约束企业的道德风险上。


原文链接:http://www.eeo.com.cn/2015/0508/275759.s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