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5年开始我们的制造成本和美国的制造成本接近相同,主要原因在于在一个产品当中人力成本所占的比重已经微乎其微,我们中国的工资优势已经不再。
我们过去叫人口红利,第一代人口红利大家常常理解其成因为便宜,因为人多、钱少。但现在已经没有了,而且因为专业化程度低,而成为劣势。同时,我们面临着一个新到来的人口红利,也就是说当我们的出口驱动、投资驱动,甚至包括关系驱动等,各种各样的要素驱动的增长模式不再存在的时候,现在变成了一种新的消费拉动型的中国市场。
实际上消费如何拉动呢?还是因为我们人多,现在中国有钱的人也多。在这个时候我们所产生的一个新的人口红利,就是我们这么多人、这么多钱,他要开始理性的消费了。过去我们是从0到1,从无到有;现在有点东西之后又需要适合自己的,不一定有多好,但是要适合自己,所以进入了新的理性消费的时代。这个时候新的人口红利已经又在形成了,但这个形成以后红利是要靠产品、靠创新,尤其要靠设计。因为设计是从人入手,它是研究人的。
工业化的进程大概是分成了这么四个过程:刚开始处在规模制造时代,最早叫经验制造。大家知道景德镇的陶瓷、宜兴紫砂等等就是那里的土比较适合做陶器、做瓷器,就会根据经验在那里不停的做,但是最后可能随着资源没有了、土没有了之后,陶器就从功能变成了艺术、变成收藏品了,虽然越来越值钱,但是越来越少了。
为什么后来叫科学制造呢?这是在欧洲产生了自然科学,尤其是化学,比如把我们的陶器用化学配方,二氧化钡里面怎么掺杂形成新的瓷器,直接在实验里面通过把一杯土加点东西就可以做成陶器了,不用再去挖景德镇或其它瓷都的土了,这就是科学制造。当然工业革命以后出现了蒸汽机,用机器制造的东西越来越多。开始用机器,不再用人去生产,现在有的机器人更是批量的、规模性的制造。走到今天,我们需要的东西不一定是最贵的、好的或便宜的,自己喜欢的才是你最认可的,这就进入了一个理性消费时代。大家有钱又有知识,就不太在乎别人怎么看你了,所以进入这个时代以后,我们叫做创新制造,因为它满足更多个性化需要,当然O2O等等各种各样的商业模式也出现了。
互联网前几年也叫做互联网产业,大家在互联网可以办一些互联网企业,但是现在没有人自己说我是一家互联网公司,当然除了那BAT、谷歌等已经成为基础的公司之外。你今天还在说你办的公司是互联网公司就挺让人笑话的,因为你办任何公司已经都在用互联网了,它已经成了一个基础设施,如果拿着手机不能上网那你多丢人啊。有很多技术在开始的时候可以作为手段、可以创办企业,现在变成社会的基础设施了,甚至慢慢的都会国家化了。
在有了这个之后,我们发现很多东西不是被颠覆,只是它的模式被替换了,比如修鞋的、修自行车的。现在你肯定见不到修自行车的了,现在叫卖车的,他就“一条龙”给你服务到家了。整个进程可能很自然,大家就没觉得怎么样,这是新的科技、新的技术、新的模式让原有的一些服务、原有的东西不存在了。
在制造领域,如果大家仔细回想起来有太多这样的东西了,这就是科技平台的作用。只不过当新的科技到来的时候,我们很多人还在按照习惯的思维在做。所以说产业和企业都需要不断的去突破自己、突破原有的轨道去创新,在这里面要传递价值。制造业为什么随着人类的进程产生那么多的技术,比如蒸汽机、机器人的出现?其实就是因为人类的需要,科技就为他服务。当然了,科技服务之后就给人类创造价值,回过来从人类那里赚到了很多钱。
我们看到很多企业发展得太快了,小米现在也估值到了450亿美金,所以现在这种新的模式无处不在。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现在有这三个特征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是市场多元,没有谁是永远的主宰者,而且人们的需求越来越个性;第二是信息越来越对称,大家获取知识所耗费的时间和难度都差不多了,当然你要认真学习,现在的社交平台、互联网的知识库太多了,现在真的看纸质书的人越来越少。大家平时在网上看到的各种信息、评论那么多,甚至现在投资人都不如被投资人懂得多。当然还有行业的信息,大家越来越交叉懂得多,所以知识也变得很网络化,最后资源也网络化,随着制造越来越不再中国制造了,但是供应链不是说回到了美国,而是更加全球了,到处在用,在24小时内可能把所有的资源整合在一起。我觉得这些东西把人和人的距离拉近了,把人的知识从0到1的过程大大缩短,同时也把制造的周期缩短。
在这个情况下,没有你做不到的,你想到了但没有做,你会发现某一天在别处就有人做到了,每年的CES有很多让人眼前一亮的产品,但我相信有很多都是你想过的。这个世界没有谁比谁聪明,拼的就是快,而且是制造业。我们不能把创新当成一种思维,它就是一种实践要不断的做,这种理论也不讲太多了,很多企业说已经很创新了,或者是管理者要创新,或者是下面的年轻人才要创新等等,但我觉得这可能都不对。
回到这里,可能需要跟我开篇讲的东西稍微回应一下。“新常态”是2014年的热门词汇,这个“新常态”是怎么来的呢?其实就是因为我们现在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变革期。这个变革期有三期重合,一个是经济增长、速度换挡,今年已经只有7.4%了,可能是若干年来最低的一年,而且接下来到明年、后年可能增长率都会维持在6%甚至7%左右的水平。结构调整,就是原来的纯制造向创新转变。经济结构调整也很难,我们发现做平板、做手环的、做智能手机的在深圳2014年倒闭了非常多的企业,有很多企业的资金链突然就断了。企业倒闭的原因就是因为没钱,没钱就是因为市场和供应链的整个链条很长,每一个环节出现一点问题,大家都会断。
创新驱动怎么做呢?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必须要突破惯性。我们有太多的惯性思维了,因为日子过得很好,所以不愿意去改变自己,但是不改变的时候你会发现别人会把你消灭掉。现在别人都懒得改变你,别人会直接消灭你,因为他可以用更便宜的东西满足更好的需求,比如说小米经常清场,它可以用更创新的、更便宜的东西让你的产品根本无无处可逃,这就是时代的特征。人也需要变轨,找对象找不着,那你当然要在新的轨道、新的平台上去看,地球才那么大,到太阳系、到银河系、到宇宙其实要不断的变轨,只有变轨才可能真的加速,否则你就会每天在地球上动不了。
以前我们做企业、做产业化都是在供应链、成果链上张着嘴等着上游往下扔,但实际上这是一种非常低效率的线性化思维,成果不是从基础研究到最后产业化就可以。在每一个环节,我们都要用很商业的模式去对待它。
比如在研究,我们该怎么定义研究?我也是个研究员,我们的研究的是什么呢?实际上更重要的研究工作在于发现高价值的思想和技术,这才叫研究,所以说其实每个人都在做研究,包括现在的创客,创客跟教授差不多,就是在用自己的聪明大脑找到最有价值的东西、最有价值的技术、最优价值的思想,然后把它变成一个对别人有用、对自己也有用的东西。你发现之后,也就是说我们叫思想和技术,有可能就把它卖掉了。
卖思想也是一个产业,当你发现一个好思想和技术之后,你想自己去开发一个原型也没有问题。但是开发完之后,还可以通过找到投资人、找到供应链上的合作伙伴做出来,而不是完全自己做。这时候就有新一轮的产业化,因为你要卖别人一部分,而不是守着专利今年做五个、明年做十个,很多企业说自己非常创新,我有十个专利。其实专利是用来企业间价值交换的,比如大企业间就是用来你投资我一下、我投资你一下,最后大家来换钱、利益交汇,不要轻易的用专利来保护自己,也不要说有十个专利就证明很创新。专利到创造价值还有很长的距离。当然,到最后其实每一步都是不断商业化的过程,也就是说创造价值是关键,每一步最后变成了一个非线性的创造价值过程。